如今,,在江西省各地的博物館內(nèi),時不時能看見學生們圍在展品前或凝神細觀,,或低聲討論,,一件件展品仿佛穿越時空的使者,向他們講述著江西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,。
江西省博物館“小贛將”宣講活動 江西省博物館 供圖
今年,,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、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,、江西省教育廳聯(lián)合啟動了2024—2025年江西省“百館千?!辈┪镳^系列活動,通過每年每館“進學?!?,實現(xiàn)全省百座博物館走進千余所學校,旨在進一步活化利用博物館資源,,深化館校合作,,推動博物館事業(yè)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;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,建設紅色文化育人高地,,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
博物館進校園
今年上半年,,江西省博物館打造了綜合性社教項目——“三點半博物館”課后服務體系,,通過深挖館藏文物資源、展覽資源,,開發(fā)具有江西特色的品牌古色,、紅色博物館特色社教活動,采用“引進來”“走出去”相結合的方式,,開辟精彩的“第二課堂”,,實現(xiàn)與中小學校的“雙向奔赴”。
在南昌大學附屬小學前湖分校三(5)班的課堂上,,江西省博物館的講解員用親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,,細致地講解著陶與瓷的歷史淵源、制作工藝,、藝術特色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,。講解員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著精美的課件,一幅幅色彩斑斕,、細節(jié)豐富的圖片躍然其上,,將古老的陶瓷藝術生動地呈現(xiàn)在同學們眼前,。
三(5)班的同學們說,這樣的上課方式非常有意思,。周末,,他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江西省博物館看更多的文物,。
南昌大學附屬小學相關負責人說,,“三點半博物館”課程活動幫助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底蘊。
據(jù)了解,,3月至5月,,“三點半博物館”課后服務體系項目已走進南昌大學附屬小學、豫章小學,、海棠中學等10余所中小學,,為近千師生提供了有趣味、有溫度,、有深度的博物館特色文化課程,。下半年的“三點半博物館”課后服務體系項目也已于11月開展。
江西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,,“三點半博物館”課后服務體系創(chuàng)新了“菜單式”選課模式,,推出20余門古色、綠色,、紅色精品課程,,10余條研學路線,30余個自定義模塊化環(huán)節(jié),,可根據(jù)學校教學需求靈活組合,,為不同年級、不同興趣的學生定制個性化課程,。
走“新”更走心
“眼前這面布滿子彈洞的墻,,就是偉人文章里所寫的‘前村壁’……”在瑞金市大柏地戰(zhàn)斗遺址前,84歲的紅軍后代劉承漢正在為游客做義務講解,。他說:“我想通過父輩的故事告訴年輕人,,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,告訴他們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?!?/p>
前不久,江西師范大學的師生來到大柏地鄉(xiāng)大柏地村參觀,。在聽完劉承漢的講述后,,學生李夢瑤說:“聽到劉老師的講述,我非常感動,。我要向劉老師學習,,用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講好這段歷史,,帶動大家學黨史、擔使命,?!?/p>
“今年暑期,像這樣‘行走’在長征路上的‘大思政課’,,在瑞金市已舉辦了很多場,。”瑞金中央革命根據(jù)地紀念館館長楊麗珊介紹,,近一段時間,,紀念館已經(jīng)與多家高校、中小學校建立聯(lián)動合作機制,,積極開展“百館千?!辈┪镳^系列活動,共建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,,以“五聯(lián)”機制創(chuàng)特色,、抓品牌,打造陳展聯(lián)辦的歷史課堂,、課程聯(lián)手的文化課堂,、活動聯(lián)推的實踐課堂、宣傳聯(lián)動的線上課堂,、人才聯(lián)育的傳承課堂,,實現(xiàn)館校合作出亮點、出新意,、出成效,。
近年來,瑞金市著力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,開發(fā)“共和國搖籃尋根之旅”精品研學線路,,打造“紅都今朝更好看—尋訪共和國搖籃瑞金”精品研學系列課程,構建專題教學,、現(xiàn)場教學,、體驗教學一體化的思政研學體系;堅持將博物館教育資源送到學校課堂,,先后與南開大學,、東華大學、南昌大學,、江西師范大學,、贛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共建“紀念館+高校”融合發(fā)展聯(lián)合體,,同時,,多名金牌講解員被聘為“大思政課”教師,,面向不同專業(yè)和年級的學生講解相應的思政課程。
今年以來,,瑞金中央革命根據(jù)地紀念館已與當?shù)刂行W校聯(lián)合開展主題社教和思政課活動50余場,,受益師生達上萬人次,校館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的一批“紅孩子”講解員快速成長,。如今,,每逢節(jié)假日,游客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博物館和紅色景區(qū)為游客提供志愿講解服務,,讓每一堂“大思政課”走“新”更走心,。
推崇志愿服務
最近,在江西省博物館的展廳里,,一群身披紅馬甲、胸戴紅領巾的“小贛將”們成了最亮麗的風景線,。他們穿梭在展廳的各個角落,,有的為游客指引方向,有的為觀眾認真講解展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(nèi)涵,。這些小小志愿者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意識,,更在實踐中對江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熱愛。他們的每一次講解,,都是對江西歷史文化的一次深情傳遞,,也是對自己家鄉(xiāng)文化的一次自豪展示。
2022年起,,江西省博物館每年面向全社會招募5歲至15歲優(yōu)秀少年兒童,,組建起“小贛將”志愿團隊,并精心設計“小贛將的別樣計劃書”,,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博物館兒童志愿者管理體系,。陽光可愛的少年們化身成為一顆顆蒲公英的種子,走進“百館千?!?,傳播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弘揚紅色革命精神,。
南昌市紅谷教育集團綠茵路校區(qū)六年級2班的曹莘瑞是這些“小贛將”中的一員,。他能熟練地將江西省博物館的歷史、革命,、陶瓷和非遺四大常設展廳的內(nèi)容娓娓道來,,不僅講解準確無誤,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,,使得原本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,,引人入勝,。曹莘瑞說:“我不僅要講述歷史,更要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和價值,?!?/p>
今年1月至10月,“小贛將”講解時長累計近2700小時,,總服務時長近3200小時,,服務觀眾7萬人次。聯(lián)動“三點半博物館”等社教項目,,從校園中走來的“小贛將”再次回到校園,,用通俗易懂、生動趣味的語言為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、紅色文化注入新活力,,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認識博物館、愛上博物館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