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紅色文物竟然可以這么酷!”“這是我上過的最特別的思政課,!”“紅色旅游‘圈粉’又‘圈心’”……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“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”基本陳列展廳的留言簿上,多了許多充滿青春氣息的“情感表白”,。剛過去的五一假期,瑞金各紅色景區(qū),、場館迎來了大批游客,,僅5月1日,,瑞金共和國搖籃旅游區(qū)閘機客流達11萬余人次,,同比增長87%。
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的“蘇區(qū)長卷” 受訪者 供圖
如何把紅色歷史展示好,,如何講好紅色故事,,傳承紅色基因?瑞金不少紅色景區(qū),、場館做了積極探索,,比如,,用數(shù)字化技術賦能,、打造沉浸式體驗產品、創(chuàng)新互動式教學模式等,。其中,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推出的“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—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史”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特別獎,,《保護一片舊址 帶旺一個村鎮(zhèn)——朱坊村革命舊址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項目》獲評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,。紀念館也被評為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、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,。
數(shù)字賦能:讓紅色文物“潮”起來
“同學們,將你們的手放在紅星閃爍的地方,,畫中的歷史場景就會動起來,,相應地就能解鎖一個歷史小知識哦,。”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展廳內,,講解員正帶領開展研學活動的學生們探索“蘇區(qū)長卷”,。
與文博場館傳統(tǒng)靜態(tài)布展形式不同,這幅長21.6米,、高4米的體感虛擬互動長卷,用現(xiàn)代科技來呈現(xiàn)歷史場景,,被觀眾喻為蘇區(qū)時期的“清明上河圖”,?!疤K區(qū)長卷”靜景畫面中有近200個角色,還有成片的房屋,、樹木,以及河湖等,,觀眾可細致欣賞畫中人物故事場景,也可通過觸摸交互,,動態(tài)了解15個具有代表性的蘇區(qū)革命小故事,。在聲,、光,、影的烘托下,在看,、聽、觸,、賞,、玩等多層次的交互體驗下,觀眾仿佛穿越到了中央蘇區(qū)時期的瑞金,?!疤衿媪耍【拖裨谕娼庵i游戲,,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很多知識,?!比鸾鹗心掣咧袑W生楊子瓏興奮地說。
紀念館在不同區(qū)域設置了不少多媒體互動展示屏,,通過觸摸、滑動屏幕,,觀眾可以瀏覽大量的紅色歷史圖片、文物高清圖片,、視頻、文獻資料等,,也可以通過手勢操作,放大圖片,、播放視頻,、查閱文獻,。同時,,部分展示屏還設置了互動問答功能,通過趣味問答的方式,,檢驗觀眾對紅色文化和歷史的掌握程度,,增加參觀的教育意義,。
沉浸體驗:讓紅色教育“動”起來
“快看,,我的VR地圖顯示我們還有50米就到達會場了?!痹诠埠蛧鴵u籃旅游區(qū)的葉坪革命舊址群景區(qū),來自上海的大學生林悅舉著手機,,像解鎖游戲關卡般興奮地穿梭在青磚灰瓦的舊址間,?!耙惶K大會”舊址內,與她同行的研學小組成員有的正在掃描二維碼,,通過智能終端身臨其境參加“一蘇大會”;有的正上傳照片,,用AR體驗機器制作“一蘇大會”代表證……各種各樣融合科技與歷史的沉浸式體驗研學,讓00后們直呼“比刷短視頻還上頭”,。
瑞金不少紅色景點還開發(fā)了多種VR體驗項目,,學生們可以“穿越”到革命年代,親身體驗歷史事件和戰(zhàn)斗場景,?!拔覄倓偂畢⒓印擞螕魬?zhàn)爭,,那種緊張感太真實了,!”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,,學生張明摘下VR設備,仍難掩激動的心情。
“看,!這個小紅軍在跟我打招呼,。”在葉坪革命舊址群景區(qū)智能講解員展示區(qū),,8歲的小游客樂樂興奮地跟面前的虛擬影像揮手。只見一位數(shù)字影像紅軍戰(zhàn)士正在向觀眾講述著革命故事,,逼真的效果讓人仿佛跟隨他穿越時空,置身于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,。
這些沉浸式體驗,讓紅色教育不再是單向的知識灌輸,,而是充滿互動的探索之旅。瑞金正以創(chuàng)新的姿態(tài)擁抱數(shù)字時代,,用科技賦能紅色文化,,讓革命文物“活”起來,,讓紅色教育“動”起來。
創(chuàng)新實踐:讓紅色研學“活”起來
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的教室里,,學生們正在展示他們的研學成果。有的小組制作了紅色文化短視頻,,有的設計了紅色文創(chuàng)產品,,還有的創(chuàng)作了紅色主題繪畫作品。
“剛才,,我把自己拍攝的文物解說視頻發(fā)布到微信視頻號,,好多人給我點贊呢!”學生劉洋自豪地說,。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推出的“火眼金睛探館藏”研學活動,,讓學生們根據紀念館提供的線索,在展廳內找到相應的文物,,并通過拍攝短視頻對文物進行介紹,。質量較高的視頻,該館會在官方平臺上進行發(fā)布,,鼓勵更多學生參與活動,。紅井舊址群也把學生們在景區(qū)內創(chuàng)作的紅色主題繪畫作品制作成了一幅超長畫卷,,節(jié)假日在景區(qū)進行展示,??吹阶约旱难袑W成果被更多人看到,學生們紛紛表示:“特別有成就感,?!?/p>
“紅色場館的歷史文物可親可敬?!睂W生張明在研學日記中寫道,,“這次研學讓我對紅色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。我要把在這里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人,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,。”
有業(yè)者表示,,瑞金紅色景區(qū),、場館的創(chuàng)新實踐表明,只要與時俱進開拓新思維,,善用科技手段,,創(chuàng)新表達方式,紅色景區(qū),、場館就能煥發(fā)新的生機與活力,,成為更受觀眾喜愛的目的地。